惊蛰·新生|七载铸芯盾:伟翼生物筑牢生物安全的中国防线
了解到伟翼七年间如何跨越实现技术突破
作者:
伟翼·中和
时间:
2025-03-06 11:10:13

惊蛰·新生七载铸芯盾,伟翼生物筑牢生物安全的中国防线

在生命科学的浩瀚星空中,伟翼生物就是一颗璀璨的新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伟翼的品牌故事之【惊蛰·新生】——探寻伟翼背后的发展历程与使命担当。从 AI + 智能生活到 AI + 生命科学,伟翼创始人施胜兵带领团队跨越重重难关 ,AI + 重塑生命边界。在这篇文章中,您将了解到伟翼如何在跨越七年间实现技术突破,构建起强大的生物安全体系。让我们一同开启这段精彩的旅程,见证一段新生。

序章——惊蛰之问·破局的启程

2020 年,疫情如一场风暴席卷全球,生命科学行业站在了风口浪尖。在南昌某隔离酒店的窗前,凌晨两点,施胜兵凝望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各地疾控紧急需求:“试剂告急”“溯源困局”…… ,作为蓝琛科技掌舵者,他深知技术自主的重要性。他写下一段思考 :“技术的价值,在于回应时代的呼喊。若生命科技自主化是一场长征,我们愿为第一个燃火把的人。” 那时,中国 80% 以上高端生物检测设备依赖进口,新病原鉴定需耗时 72 小时以上。创始人独白:“疫情是面照妖镜,照出了技术自主的生死线 —— 我们不做,谁来做?”

中局——七年跨越用 AI 重塑生命边界

第一阶段:跨界新生(2017-2020)

经此之思,在 AI 产业腾飞之际,施胜兵带领团队悄然转身,投身于生命科学领域。当AI跨界生命科学领域,生命的边界打开了新格局。

历经300 余次迭代测试,首款数字微流控芯片诞生, 这一项创新成果带来了许多改变。

它 0.1 微升的液滴操控精度,将使实验基因检测从固定实验室推向海关快检车,将使国际市场 3 年的技术跨越可用10个月完成,解决当代基因检测设备体积大、操作复杂、检测时间长等问题,为基层疾控和边境口岸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检测方案。

伟翼的第一条产品线,开始燃起星火。

技术印记:

  • 100% 中国人组成技术研发团队

  • 100% 中国生产及制造

第二阶段:破茧成翼(2021-2024)

在与中国科学院各大院所、多个高等院校及政府部门的战略协作中,星星之火逐成燎原——伟翼南烽之盾渐成体系:

▶ 边境口岸方案,一台行李箱测序实验室构筑外来物种生物安全首道防线

 ▶ 基层疾控方案,4小时可锁定新病原,刷新应急响应纪录

 ▶ 病原数据库,联合多家机构建立2.5万种病原数据库,覆盖全球已知病原的97%

南昌的第一缕烽火点燃革命的进程

伟翼的第一条产品线

南烽点亮伟翼集团崛起的星光

科研罗盘:

  • 研发投入占比连续三年超18%

  • 多个产学研一体式课题推进

  • 设备综合成本较进口产品下降30%

核芯——觉醒七式中国原创技术图谱界

斩断“卡脖子之手”的七大平台

好的技术革新,是让人忘记技术本身的存在。”——研发日志,2023.6

精神——使命担当

使命:为中国高端智造贡献“伟翼方案”;

愿景:让世界聆听中国的声音;

价值观: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


站在伟翼生物上海办事处的落地窗前,施胜兵回忆从上海回江西创业至今7年的路程,写下今日寄语:

七年蛰伏,惊蛰不惊。我们曾埋首雕琢3纳升nL的精度,今天见证它聚成守护中国的屏障。技术终会老去,唯使命生生不息。

近期新闻
获取最新的伟翼动态
关注伟翼资讯公众号,快速获得新闻提醒、幕后见解和研究
订阅号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