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死亡谷”的伟翼实践:委员发声,伟翼心声
作者:
时间:
2025-03-14 15:03:04

助推科技创新跨越“死亡谷”走向产业创新

2025年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科技界别30组小组会议上,各委员们对「技术成果跨越“死亡谷”」的议题纷纷感慨万千,他们的发言更是一句一句的道出着伟翼的心声。

“我们的数字微流控建库系统,从模型机到终端用户只用了11个月!”在伟翼生物最新一个新产品定型内部评审会上,创始人施胜兵展示的转化数据引发研发团队和科学家们的讨论和思考。

这场原本计划两小时的会议,因内部争先发言延长至四小时——这正是中国智造浪潮下科技创新转化产业成果的生动缩影。

场倒逼研发:让技术从“书架”精准落向“货架”

“当初我们研发的数字微流控文库构建设备,就是根据21家疾控中心、海关、医院提出的237条需求反向定制的。”伟翼产品中心卫沛打开需求数据库,展示着每个技术参数的溯源记录和意见提供记录。这种“产品体验+产品开发”双组长制,使伟翼的技术转化成功率提升至6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许瑞明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科技界别30组小组会议上所言:“真正有价值的转化,必须让市场当裁判。”

伟翼建立的“需求雷达”系统,实时抓取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的痛点数据,仅2024年就淘汰了12项“纸上创新”。

破解人才困局:工程师与科学家的“双跨实验”

在伟翼苏州实验室,苏州大学兼职导师邹博士正与伟翼开发团队共同就类器官新管线开发和对于类器官用户所需求的具体方案进行深入探讨。这种“市场导向+科研转化”的双向流动机制,正是破解产学研“旋转门”的关键。

技术平台革命:把“死亡谷”变成“创新走廊”

光有技术,没有市场。高新技术就成为了躺在专利堆里面的糖人,好看,但是脆弱。依托技术,发展平台,市场导向,孵化项目,听取用户的声音,重构实验流程,做用户喜欢的、解决问题的高端生命科学设备及试剂,是伟翼技术平台创立的初衷和使命。目前七大技术平台陆续转化出了南烽-基因测序,井摇系列,古魂系列等系列产品。

打开箱子,惊讶;用起来,笑的开心。是伟翼人期望看到的客户收到设备和试剂的反应。

金融工具箱:给“实验室婴儿”喂第一口奶

面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方向委员提到的转化基金设想,伟翼早有布局,依托庞大且潜力无限的中国民营资金以及政府主导的专项基金,让好点子变为好产品,走过最困难的那一段路,哺育好技术转化最脆弱的那一段时期。

我们是技术价值的发现者。”伟翼融资团队吴总指着墙上的“商业潜能指数”模型解释:通过评估技术的必需性、替代成本、专利壁垒等9个维度,成功将转化周期平均缩短40%

? 延伸阅读

#中国智造方法论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产业资讯及发展案例。

近期新闻
获取最新的伟翼动态
关注伟翼资讯公众号,快速获得新闻提醒、幕后见解和研究
订阅号
服务号